25 ℃
契诃夫有一篇小说叫《大学生》, 讲的就是这种人与作品之间的神秘链接。一个大学生给两个村妇讲《圣经》里使徒彼得的故事,这两个人没什么文化,但也因为大学生讲的故事而哽咽起来。大学生意识到,不是自己讲得好,而是因为村妇“觉得彼得是亲切的,因为她全身心关怀彼得的灵魂里发生的事情”。契诃夫形容,好像有一条无形的链子,只要碰一碰这头,那头就会抖动起来。 文学阅读乃至批评的目的,就是促使这段“无形的链子”变得更加敏锐。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秋子
张秋子,云南昆明人,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比起“教外国文学的”或“专业读者”,更想做“向绝大多数人打开文本的人”。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