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当一个不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六十岁时,还记起自己二十岁时读某部作品时的震颤,可能是最理想的文学后遗症:这种震颤来自本能,来自面对“自我”时的惶惑和惊讶。毕竟,文学作品处理的首先是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的间题,然后才是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问题。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张秋子
张秋子,云南昆明人,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比起“教外国文学的”或“专业读者”,更想做“向绝大多数人打开文本的人”。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