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里存在着不公平。但是,人们常常将这种恐惧归咎于女性自身,却不提是规划者设计的城市空间和交通环境令她们感到不安全。和往常一样,性别数据缺口是这一切背后的原因。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实际上更有可能成为公共场所犯罪的受害者,当中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卢凯图-西德里斯说,这个悖论“已经引出了这样的结论:女性对犯罪的恐惧是非理性的,这个问题比犯罪本身更严重”。但是,她指出,官方统计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 当女性在公共空间穿行时,她们也在面对一系列具有威胁性的性行为。甚至在我们谈到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被侵犯)之前,女性就已经要每天面对让她们感到不适的男性行为了一而且对方往往是故意的。从被人吹口哨,到被不怀好意地瞥视,再到被人用“带有性暗示的语言诋毁并追问名字”,所有这些行为都不算是犯罪,但它们都加重了遭受性威胁的感觉。被盯上的感觉,身处险境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行为很容易升级。很多女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剧烈转变:从“笑一个,亲爱的,没事的”,到“操你这贱人,你凭什么不理我?”,到被跟踪回家并遭到侵犯,再到终于明白一个陌生男人看似“无辜”的言语可以代表任何事情,但就是跟无辜无关。但女性不会告发这些行为,她们能报告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