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

文罗气的祖父文虎龙是鲁阳蛮人酋首中较早投靠北魏的一个,是当地的一个领袖人物。文罗气的父亲去世得早,到北魏开始向南阳方向发展时,鲁阳蛮人的领导权已经转到另一个蛮人大姓雷氏手中。文罗气嫁给雷氏子弟雷亥郎,算是门当户对。随着北魏势力深入南阳盆地,包括鲁阳蛮在内的南阳周边山地蛮人开始感受到强大政权的压力,不可避免地,摩擦与反抗日益增多。于是北魏把总计上万家的蛮人迁到北方,分置于六镇与河北诸州。文罗气随家人迁到晋阳,这一支蛮人的领袖大概是文罗气的伯父、文虎龙之子文石他。他们“思恋乡廛”,不甘心被如此宰制,在文石他率领下南逃,目的是“还乡为国”,遭魏军围追堵截。《魏书·蛮传》:“(蛮人)寻叛南走,所在追讨,比及河,杀之皆尽。”黄河岸边屠杀的幸存者,全部成为奴婢。文罗气的丈夫雷亥郎大概死于追杀。文罗气和儿子雷暄由此入宫,文罗气的弟弟文翘,以及五六岁的堂弟问度也都“没为官人”,即同样受宫刑成为阉官了。时在宣武帝景明三年(502),文罗气三十三岁,比王钟儿入宫时还大三岁。文罗气的命运真是跌宕起伏。据胡鸿考证,她入宫不久,被宣武帝赏赐给了一个刘姓宦官做妻子(其实应该是妾媵),而这个宦官,很可能是我们后面会多次提到的刘腾(他和王钟儿一样,是宣武帝最信任的几个身边人之一),或刘腾的亲人。不管是刘腾本人还是刘腾的宗亲,这位刘氏宦官不仅要娶妻妾,还需要养育儿女,领养儿女可以到谯郡刘氏宗人中去寻找。文罗气的墓志只提到一个女儿,没有提到别的养子,很可能因为养子早被处刑了(刘腾的两个养子在胡太后重夺大权后一个叛逃南朝,一个流放边州)。不过,文罗气却大得这位养女的好处,因为这个养女刘贵华成了孝明帝的淑仪,文罗气一下子成了外戚。虽然刘贵华“不幸花叶早落”,很早就死了,文罗气毕竟风光了一阵子,而她仍在宫里做阉官的家人应该也得到了照顾。据墓志,她的弟弟文翘官至(中)尝食典御,儿子雷暄做到园池丞,堂弟问度也是中常侍...

热门推荐

1、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2、西方史学又把现代历史学诞生之前的传统历史学家称为古董学家(antiquary)。 3、陈侃理指出,《史记》版叙事起于楚人反秦时的政治宣传,“胡亥不当立”的说法遂与汉朝的法统发生关联,自然为《史记》所取,其他说法慢慢消退,终至湮灭。 4、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 5、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积极的遗忘,是出于某种目标,主动地、有意识地切断与过去之间联系的遗忘。焚书、文字狱、删帖、屏蔽敏感词或禁言,就是要造成一种主动的遗忘、一种强制性的遗忘。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样的遗忘是有历史学意义的。 6、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我们自己。有一句著名的话: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乃是异乡)。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异乡),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罗新

原作者:罗新

罗新作品: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罗新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