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职业小说家

身为职业小说家简介

村上春树的自传性随笔,首度面对全世界

「本书是村上春树自述如何写小说的书。几乎等于他的生活自述。」

──知名文学翻译.评论家柴田元幸

一个人,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

为谁写?

如何写?为什么继续写?

写小说心要多强?

村上春树第一次真正面对全世界读者,深入思考、详尽叙述自己所写小说的现场,和背后文学涵养。出乎读者预期的一本书,终于出现!

虽然拥有享誉全世界的高知名度,但许多事情始终包覆在神秘的面纱中,全书十二章变化丰富的结构,满载自传性故事,伴随趣味幽默,坦诚揭开秘密。

村上的读者是谁,男女各半,还是美女居多呢?收到多少读者来信?芥川奖、诺贝尔奖等时常围绕作家身边的「文学奖」,村上怎么想?为什么,以什么形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开日本,经过什么样的恶战苦斗之后,朝世界出走?一度视为「可逃场所不足」的学校,如今如何看待求学?对于经历过311福岛核灾的日本,看出什么样的问题?当初为什么选择小说家这样不可思议的职业,此后,近四十年漫长岁月,如何能以不衰退的创造力直到现在继续写下去?

上述一切问题,关于「作家-村上春树」的种种,诚实而强壮的思考轨迹,尽在于此。村上说:「写小说时最重要的宝藏,就是具体细节的丰富收藏。」写作像人生一样,不要失去健全的野心。

身为职业小说家 名言/名句/语录

写长篇小说时,自己规定一天四百字稿纸估计要写十页左右。以我的麦金塔电脑屏幕来说,大约是两个半画面,但以向来的习惯还是以四百字稿纸来计算。想写更多也在十页左右就停下,觉得今天好像不太顺时,也想办法努力写到十页。因为做长期工作时,规律性会具有重要意义。能写的时候顺着气势写很多,写不出来就休息的话,就无法产生规律性。因此就像打卡一般,一天都几乎正好写十页。 这种作业要耐心地孜孜不倦地继续下去,需要什么呢不用说就是持续力。如果说面对书桌集中意识的限度是三天,这样的话,实在无法成为小说家。有三天就够写短篇小说吧,或许有人会这样说。确实没错。三天也许能写出一篇短篇小说。不过花了三天写出一篇短篇小说,因此意识一旦散掉了,要重新调整态势,再花三天写出下一个短篇小说,这样的周期,不可能一直反复下去。如果这样断断续续的作用持续下去的话,可能写的人身体会撑不下去。专门写短篇小说的人,要以职业小说家生活下去,某种程度必须让流程连续下去才行。漫长的岁月中要继续创作,无论是长篇小说家,还是短篇小说家,无论如何都需要有能继续作业下去的持续力。 写小说时我感觉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是:只要有那个意愿,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在写《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我五十岁出头,主角是设定为十五岁的少年。写作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当然那应该不同于当前十五岁少年所应该「感觉到」的东西,完全只是把我十五岁时的感觉,虚拟地搬迁到「现在」的东西。一面写着小说,一面感觉到自己十五岁时实际呼吸的空气、实际目睹的光线,几乎原原本本、鲜明清晰地在自己心中重现。长久以来一直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感觉,借着文章的力量终于能够巧妙地牵引出来。那该怎么说呢,实在是很美妙的经验。这种感觉或许只有小说家才可能尝到。 在求学阶段,父母或老师经常会如此劝告学生:「在学校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用功,因为长大以后一定会后悔,要是自己在年轻时候能更努力学习就好了。」但我在离开学校以后,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反而是后悔「在学校的时候如果能更尽兴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被迫去用功死背那些无聊的东西,真是浪费人生。」不过我可能是有点极端的例子。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