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简介

《“我读”系列: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取自叔本华一生中最后一部巨著《附录与补遗》,是他对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名声沉寂六十多年不获承认的叔本华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说,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我读”系列: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是《附录与补遗》中最精华的部分,书中,叔本华融合东西方哲学的主流,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动的笔触,娓娓地跟我们讨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发挥此生。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名言/名句/语录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几乎跟他的才智价值成反比:如果说某人很不友善,几乎等于是说其人大有能力。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果我们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两点:放眼前途,容忍异己,我们会受益良多。前者让我们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可以使我们免于争论和口角。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气愤,就如同对着滚到我们面前的石头气愤一样愚蠢。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唯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塞尼加说:无人能够长时期伪装不存在的性格,因为天性不久就会依然故我。 “不轻易爱人,也不轻易恨人”是处世智慧的一半;“不轻易说话,也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话”,是另一半。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充满都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收到欺骗。人们一般总是觉得目前的处境会持久,事情会像过去一样在未来继续。他们的错误,出于他们不了解所见事物的缘由——其缘由跟它们所造成的后果不同,缘由是本身即含有未来变化的胚芽。我们的脑海似乎只有那么一点思想,不能容纳别的什么。我们很容易看出,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烦闷无聊,为什么喜爱社交,为什么喜欢在人群中走动——为什么人类是群居的?是个人性格的单调,让人们觉得独处无法忍受的。 不管命运如何降临我们身上,不可太高兴,也不可过分悲伤。一方面是由于一切事物都在充满变化,我们的运气随时都会变动;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判定事情对自己是好是坏之时,我们易于收到欺骗。任何危险只要还留有怀疑的余地,只要仍有可能加以挽救,我们就不该战栗,不该只作抵抗不抱其他想法——正如对待天气一样,只要见到一丝蓝天,就不该对天气失望。的确,我们应该这样说:即使全世界坍塌成为废墟,我们仍要保持泰然心情。拒绝现在的欢乐时刻,或是因为对过去和未来不安,而未能珍惜目前的美好时光,就是极大的愚蠢。但对于现在,让我们记住塞尼加的话:“把每一天都当作独特的一生看待。”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每一天过得称心满意,它是我们实际上拥有的唯一时间。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