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流

名士风流简介

围观波伏瓦的世界——

女性主义引领者波伏瓦长篇代表作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品

战后欧洲社会文化纪实

《名士风流》是波伏瓦作为文学家身份的代表作品,她以自己所处的写作、社会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1944至1945年,巴黎一群知识分子,身处二战进入尾声、即将陷入冷战的法国,他们的活动、及思想历程。

波伏瓦不断变化人称,变化叙述者的口吻,变化时间、空间,将十二章以交缠的形式展开,既有爱情线索的延续,比如从热恋到歇斯底里到相互怨恨的关系,持久、平静的终身伴侣关系,一见钟情、无法厮守的爱情,又有对战争、对道德审判、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反映、思考,并是否公开披露现实弊端的争论。

这部小说有强烈的纪实色彩,迪布勒伊夫妇之间,对应波伏瓦与萨特之间相互依恋、尊重又彼此独立的关系。安娜·迪布勒伊的知识女性形象、罗贝尔·迪布勒伊作为介入政治的著名作家的身份,与现实...

名士风流 名言/名句/语录

……惟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毫不掩饰地把小说发生的时间安排在1935 年前后;可他无热情去编一部反映一个业已过时的世界的“老掉牙”的小说。当他下笔书写这些词句的时候,他所希望的恰恰相反,是要让自己活生生地整个儿跃然纸上。因此,必须用现在时来编写这个故事,对人物和事件加以调整。……“也许我再也没有什么要倾吐的了。”他心里在想。他执意谈谈自己,可是,他与1935 年时的他已经判若两人,毫无相同之处。他当时对政治的淡漠态度、他的好奇心、他的勃勃雄心,以及个人主义的偏见,是多么短浅、多么幼稚!他设想的是一个一帆风顺、毫无坎坷的前程,进步有着保障,人与人之间很快就会产生博爱,世世代代将和睦相处,可这种设想尤其意味着自利和麻木。噢!他也许能为自己找到借口。可是,他写这部书的目的在于尽量表现他生活的真实,而不是为了解释什么过错。 对此波尔不可能觉察不出。正是为了抵消这种冷漠,她使出浑身招数,其一举一动无不令人怀疑她是否真的为了乐趣。亨利恨她丧心病狂、鲜廉寡耻,但更为痛恨的,是她虚情假意、低三下四。 远走高飞,这个词比最美的地名还美。 裸体从露脸开始,而诲淫始于多言。他们规定我们只能是雕像或亡灵,一旦发现我们有血有肉地活在人世,他们便谴责我们欺世盗名。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就会轻而易举地酿成丑闻:笑、说、吃,这都是现行犯罪。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