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事勿取

余事勿取简介

★《余事勿取》是作家魏思孝迄今为止最成熟且动人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卫学金是山东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民,小说展现了他生命中最后三天的故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还有故事背后的家庭、乡村,以及时代变迁里小人物的无所依存。

★ 茅盾文学奖得主 张炜、“第三代诗歌”代表人物韩东、鲁奖得主石一枫倾情推荐 。

★ 《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作者魏思孝长篇转型作品。

★ 书名源自于乡村普遍使用的黄历中的一种警示,“余事勿取”的本意即除了黄历里允许的,不宜做其他事情,暗合了小说中一个山东农民的非典型死亡事件。

★ 本书中描写的人和事,都具有鲁中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除了个体命运以外,更是为大家展现了几代山东人的生存逻辑和家族悲欢。

余事勿取 名言/名句/语录

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农村都是滞后出现,可一旦出现却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新旧混杂就成了辛留村普的生活状态,就像夏天老年人拉着二胡唱地方戏,而村委大院里伴随着音响发出的高亢伴奏,妇女们正欢快地跳着场舞,更年轻的一代则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趣味又固执的人们,形成了眼下的乡村。 卫学金进了建设化工厂,在车间里负责投料,干十二个小时,休息十ニ个小时,月薪一千五。往机器里投放白色粉末状的化学原料,机器不休息人也不休息,机器没累的时候,人累了也得忍着。卖掉了子,卫学金自己成了子。 邓蓉娴熟的抽烟姿势,小腹鼓起的赘肉,浓重的粉底和张的假睫毛,让侯军想到了电影《出租车司机》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纽约贫民区的站街女郎,放荡之中夹杂着对生活的无声反抗。 任何新生的事物,在农村都是滞后出现,可一旦出现却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新旧混杂就成了辛留村普遍的生活状态,就像夏天老年人拉着二胡唱地方戏,而村委大院里伴随着音响发出的高亢伴奏,妇女们正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更年轻的一代则躲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趣味鲜明又固执的人们,形成了眼下的乡村。在夏季用电高峰,农村是首当其冲被限电的地方。隔几天就停一次电,村民们拿着蒲扇从家中出来,在胡同里纳凉,漫长枯燥的等待电力恢复的过程中,他们接受着被忽视的现实。辛留村大事记1953年 各村在互助组基础上建立初级社。1954年 农民共同入股建立供销社、信用社。1958年 成立人民公社,辛留村设为四个生产队,独立核算农业收入。1958年 “大跃进”深翻地、广积粮、大炼钢铁。1972年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整平深沟造田约120亩。1976年 村内大街扩宽。1981年 土地承包到户,三十年不动。1992年 修建小学新址,更名为“岭子镇第三小学”。1997年 铺设自来水管道,农户用上自来水。2001年 修建村委大院、文体广场。2003年 村委班子发动捐款、捐资新修村内水泥路,修建排水沟。2005年 村内安装照明路灯28盏。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