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简介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本书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本书。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问学余秋雨 名言/名句/语录

文化能够滋润生命,生命也能滋润文化。寻觅中华,记忆中国文化。 审美争论比观点争论更有意思。照理,审美争论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审美没有是非。 法国漫长的古典主义传统中也积累了大量华丽、刻丽、刻板、削足就履的文字模式和戏剧规程,一度还被看成是上层社会的文明标志。连莎士比亚的戏在巴黎演出,也因为有不少生活中的普通语言而被拒绝,认为“大太俗”。雨果决心冲破这一精致的罗网,花了极大的努力与巴黎民众的审美习惯搏斗,甚至组织起了一支青年文化“铁军”,领头的就是戈蒂埃,后来现代派诗人的代表者。大家知道雨果终于胜利了,在雨果之后,法国成了现代艺术最有创造力的中心。 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人类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西文哲学家称之为“轴心时代”。东西方几大文明共同进入一个创造性思维集迸发的时代,孔子、释加牟尼、苏格拉底等一大批第一流的思想家几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历史舞台上,共同承担了人类的首度思维大分工!轴心时代这个说法是德国哲学家雅期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他把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他认为“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轴心时代的思考,世界上多个古文明都参与了,是一种“共同作业”’但在内容上又互不相同。现在远远看去,甚至觉得有一种分工。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