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简介

《灭亡》,巴金1927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杜大心为“信仰”献身的结局反映了巴金本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忠实的生活,正当的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为了人类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即“正义,平等,自我牺牲”) 。

小说以火一样的激情倾吐爱憎,揭露和控诉罪恶的旧制度和残暴的军阀统治,喊出了人民的心声;他鼓舞青年的变革信心,激发他们的斗争精神,同时以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在客观上显示了个人反抗的失败,成为一部有很大进步意义的作品。

灭亡 名言/名句/语录

“人是没有同情的东西,而且他正是在别人底痛苦上建筑自己底快乐。”这样一个思想在撕他底心。在说不出的痛苦中,他又感到一种不能抑制的愤怒。他想他不能灭亡,至少他不能够拿他底灭亡来造成这些人底快乐。他现在不再感到痛苦了。愤怒制服了他,一切痛苦的感觉都消失了。他现在确实相信所有这些人都要灭亡,而且要先他而灭亡。他底死,至少也带来这些人底死。一个破坏的激情在他底身体内发生了,他很想把这一切人,这一切建筑毁坏干净!他用了奇异的眼光看着路上的人和物。 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 “我憎恨罪恶的心,并不减于密斯李,也不减于任何人。然而正因为我憎恨罪恶,所以我不能放过它,忘掉它,所以要把它写出来,使一切的人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其实我也常常对自己说:‘够了,够了。这一切的罪恶已经够了,你为什么还要把它写出来,传出去。苦恼大家?’然而事实上大家正以为罪恶还不够,谁都蒙住眼睛,塞住耳朵,装出看不见一切、听不到一切的样子,一面又来犯罪恶。我在一阵愤怒中又说:‘既然大家还以为罪恶犯的太少了,不如就索性让撒旦来管治世界罢!’因为至少它是不戴一点假面具的。我已经敲遍了人生底门,但每一扇门上都涂满着无辜受害者底鲜血。在这些血迹未被洗去以前,谁也不配来赞美人生。……” 但是他觉得在这个城市里他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了。不仅在这城市里,就在全世界中,他好象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底思想,他底希望,他底痛苦,全然与别人底不相通。周围的人不但与他无关,而且好象还是他底敌人。在他底心里夜色并不是在这时候才降临的。很多天以来,他底心里就只有夜色了,特别在今天浓得最厉害。他清清楚楚地感到一个痛苦的思想在啮他底脑子。他明白在他自己底面前便站着灭亡,然而在人们底脸上简直看不出一点对他的同情底痕迹。而且在他底心中充满了无处伸诉的痛苦的时候,人们似乎特别地高兴了。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