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己见

独抒己见简介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独抒己见 名言/名句/语录

我的有些人物无疑相当野蛮,但我真的不在乎,他们外于我的内在自我,就像大教堂门面上悲哀的怪物——将恶魔放在那儿只是要显示他们已被放逐。实际上,我是一个温文尔雅、厌恶残酷的老人。 哦,当然是捕捉和研究蝴蝶。比起显微镜下蝴蝶器官的新发现和在伊朗或秘鲁的山里找到蝴蝶新品种所带来的欣喜,文学创作具有的快乐和报酬算不了什么。如果没有发生俄国革命,我很可能完全投身于鳞翅目昆虫学研究,根本不会写什么小说。 我不记得那篇文章了,但如果一个批评家作出这样的说明,这意味着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他一定研究过至少三个国家几百万人的情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确实是个异类。反之,如果他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他的亲朋好友,那他的说明就无须严肃地加以讨论了。 迄今为止,我的生活远远超出我童年和青年时期的雄心。在我们这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和我的家人去西欧的旅行途中,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想象成为一个流放者会怎么样,在国外度假胜地的桉树下,思念遥远、凄凉、不可征服的俄国(这一称号将会被证明是合适的)。列宁和他的警察将这一臆想变成了现实。十二岁时,我梦想去喀喇昆仑山脉寻找蝴蝶。二十五年后,在我勇敢的父亲的陪伴下(见我的小说《天赋》),我手拿网兜,成功地去中亚山区探险。十五岁时,我想象自己七十岁时是一个世界著名作家,一头白发,波浪起伏。今天我实际上成了一个秃头。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