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

时间的玫瑰简介

本书从20世纪始,作者北岛用“诗歌传记”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20世纪最为辉煌的诗歌时代,——“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洛尔加、漫德尔施塔姆、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特朗斯特罗默、艾基、狄兰·托马斯。然而,这些诗人又是北岛最喜欢和热爱的。用平等、理性的眼光,雕琢20世纪的“黄金时代”。一种完全出自个人思想,又完全超越个人思想范畴,面对诗歌与历史的理性思想。

本书中不少片断是在路上写成的。从委内瑞拉山区的小旅店到马其顿湖边的酒吧,从柏林出发的夜行火车到等候转机的芝加哥机场。正是这种跨国旅行,与诗人写作中的越界有对应关系,使作者获得某些更深层的体验。为了这种体验,作者有时会专程前往某地,比如德国的马堡。在那里,由于失恋,帕斯捷尔纳克告别哲学转向诗歌,写下他早期的重要诗作《马堡》。只有在马堡街头行走,似乎才得其要领,因为这就是首行走的诗,一切都在行走中复活了。

在手法上,作者把诗、诗歌和时代有力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谈到人的文论创作,在整个过程中,北岛再现了诗人的生平、时代。“我采用的是一种复杂的文体,很难归类,依我看,这和现代诗歌的复杂性,和个人代和作品,也分析了外诗中译面对的困局和荒诞,迫使读者直视文化穿越的可能和不可能与时代、经验与形式、苦难与想象间的复杂性有关。”

时间的玫瑰 名言/名句/语录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说来几乎每一首现代诗都有语言密码,只有破译密码才可能进入。但由于标准混乱,也存在着大量的伪诗歌,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完全是乱码。 现在想想一凡关于养活诗人的想法幸亏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否则对他本人和对中国诗歌都是灾难。在某种意义上,诗人生来注定是受苦的,但绝非为了自己。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写过这样一句诗,让我永生不忘:“我泪水涔涔,却不是为了个人的不幸。” 俄国形式主义是对俄国十九世纪传统的文艺理论的一种反动。他们提出文学自主性的问题,把文学作为专门的对象来研究。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39;,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其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他们反对形式与内容的二元论,而是把形式放在首要位置,认为形式不是内容的表现形式,而形式本身就有含义,具有本体的意义。什克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艺术总是独立于生活的。在它的颜色里永远 也不会反映出飘扬在城堡上的那面旗帜的颜色。” 雅各布森从语言的功能入手,指出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功能使语言最大限度地偏离实用目的,而指向其形式自身,包括韵律、词汇和句法。文学语言中的声音和意义之间、语法结构和主题模式之间均有特殊的呼应关系。后来他成为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在《艺术即手法》中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在日常语言的俗套中,我们对现实的感受变得陈腐、滞钝,“自动化”,文学语言则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等手段,使日常语言“陌生化”,从而更新我们的习惯反应,唤起我们对事物对世界新鲜的感知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