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六门

少室六门简介

一卷。梁·菩提达摩撰,编者不详。又作《小室六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卍续藏》第一一三册。

内容分为六门,即∶

(1)心经颂∶是就玄奘所译《般若心经》,逐句附上五言八句的颂,共三十七偈;疑系后人伪托,非达摩亲撰。

(2)破相论∶相当于《观心论》。相传为北宗神秀所作。

(3)二种入∶又称二入四行观或四行观。本篇相当于《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的〈菩提达摩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前有弟子昙琳序,为传达摩禅法最确实者,是《续高僧传》〈达摩传〉及《愣伽师资记》的取材所在。

(4)安心法门∶本篇已收入《宗镜录》卷九十七、《正法眼藏》〈大慧宗杲〉卷二(上);另有敦煌出土的异本,然增减甚多。

(5)悟性论∶此论之名目亦见于圆珍的‘请来目录’中。

(6)血脉论∶绍兴二十三(1153)年,曾由任哲付序别行。

本书版本有日本镰仓末期五山版、正保四年(清顺治四年,1647)本、宽文七年(康熙六年,1667)本和延宝三年(康熙十四年)鳌头本。其中,五山版是日本最早的版本,为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刊行的覆刻宋版。

少室六门 名言/名句/语录

问。如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到彼哉。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也。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故知念在于心。非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向外求佛。徒尔虚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外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皆非外说。只推内心。心即众善之源。心为万德之主。涅槃常乐。由真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出世之门户。 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觉之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常燃。如是真正觉灯。而照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轮。次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灯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燃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六识从妄起。依他性自开。眼耳兼身意。谁肯自量裁。舌鼻行颠倒。心王却遣回。六识中不久。顿悟向如来。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