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倒影

哥伦比亚的倒影简介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木心,被陈丹青(《退步集》作者)尊称为“吾师”的前辈,《南方周末》专版评论并由陈子善、陈村、何立伟等名家共荐的文学大师。

木心是个“异数”,双重性质的“异数”。木心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而偏偏落在最宿命地湮没个人才具的历史时期,本是注定了要枯萎夭折的,但他存在,而且成熟,沉默几十年,终于扬名海外。专题评论木心的文学活动,是后事,是大事,是盛事。

他的文字,是那么样的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洋粹他也懂,国粹他也懂,但他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弄出个“三明治”来,就像他用水墨来描画他的风景,他是用纯粹的中文书写思维,来表述他对世界的体认与感怀。

木心写过一则谈张爱玲的随感,因为没有点名,只写“她”,不大为人知。“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起首就石破天惊,木心对张爱玲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

惊异于他的熨帖。他也用汉赋般的奇字,但不怪。他的文字有节奏,一读就发现标点的重要。他可以东一个棋西一个棋地走,到后来平平服服。

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至于业余爱好写作的文友更知道得无边无际,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一不留神,堆积在我们周围的“大师”太多了,时不时还要诺贝尔一下。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吧,他们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我日前破例看电视,拍的是上海的作家。看的时候不由叹气,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里轮得到我等说嘴?

——陈村

哥伦比亚的倒影 名言/名句/语录

没有隐私,爱情和友谊将是不可能的。 我将开始练习讲演,德摩斯梯尼认为演说家最重要的才能是表情,表情(怎么回事呢),善于知人心意的培根解释道,“人的天性是愚昧多于智慧,而做作的表情则常能打动听者的心”(原来是这样),赫胥黎向我举起一个手指,“要知道如何对待您的听众吗,我可以把别人传授给我的秘诀告诉您,记住,‘他们一无所知’”,我辨味了片刻(然而凌驾人慑服人是最乏味的),德摩斯梯尼取了一把小石子来,也说,“把这些放放放进嘴里,到到到海浪喧闹的地地地方去大大大大声练习”,我忍住了笑,把小石子还给他,“不用小石子也可以,我我我另有办法”,说这话的是西塞罗,是我曾经钦佩的,他的口吃不很严重,“不要去去海滨,美国的加拿大的瀑布正正正可利用,你对着瀑布大大大声讲,比在哥伦比亚的空厅里练习要容易收收收效得多”,这些年了,西塞罗还是只有这个使他自己成名的老法子 人的哭声、笑声、呵欠、喷嚏,世界一致,在其间怎会形成二三十种盘根错节的语系,动物们没有足够折腾的语言,显得呆滞,时常郁郁寡欢,人类立了很多语言学校,也沉寂,闷闷不乐地走进走出,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