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钝感力简介

擅长情感题材的渡边淳一此次在《钝感力》中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引发民众的阅读热情,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妇女阅读群体。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中文里连钝感这个词也不常见,只听说在科技领域有钝感机理、钝感剂等说法。

钝感dùn gǎn,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边淳一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钝感力 名言/名句/语录

对健康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够顺畅地流淌,因此,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能够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是保证血液畅通无阻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被别人指责的时候都会感到沮丧和退缩。特别是那些出身良好,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习惯给人斥责的人,被别人指责批评一两次,马上就会变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沉。而钝感是一种才能,就是做事不前思后想,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就能抛到脑后。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快乐的心情密不可分。有些高龄而健硕的人,基本上都不听别人讲话,偶尔听上几句也是听听就过去了,这种情形往坏的方面讲,也可称为我行我素,自我中心,不过正是这种不太计较他人言语,不听别人讲话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为了培养人们的钝感力,还需要得寸进尺的精神,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得意忘形。人们也许会想到得意忘形是卑鄙无耻,令人羞愧的事情,其实许多时候这种精神能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给他带来很大的前进动力。我们需要从人们各种各样的看法评价中,选出自己听起来最为顺耳,最能是自己振作并快乐的努力下去的话语,从而坚定不移的向前迈进。其实有无根据无伤大雅,坚定信念继续努力才是最重要的。适当的得寸进尺,的得意忘形的精神也是有益的钝感力。 一旦下了决心,就能够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语,毅然决然地进行。即使听到别人的讽刺,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这种钝感力,正是人们向崭新的领域挑战时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