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善恶天性

人心:善恶天性简介

本书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论据后,指出我们关于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第二部分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爱死与爱生”,指小人具有爱死和爱生的倾向,并分别阐述了爱死、爱生各自的含义。第四部分指出人具有自恋倾向,并分别就自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指出入具有乱伦固着的倾向,介绍了乱伦固着的含义及三个发展层次。弗洛姆认为,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作者从分析人性观点入手,提出了关于人之自由的问题。

人心:善恶天性 名言/名句/语录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与动物又有根本的区别,人有理性和自我意识。一方面,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使人超越自然和动物,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又破坏了动物生存所特有的和谐,人失去了固有的平衡,从而进入一种变动不定、陌生的状态。人的生命意识到自身,便意识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生不由己,死不由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自然分离的、无依无靠的存在。因此,人就处于孤独、痛苦和恐惧之中。自然,人不堪忍受这种牢狱般的生活,人竭力要冲分离的痛苦和孤独中解脱,寻找失去的和谐。这就构成人生存的固有矛盾之中,因而也就表现出人趋向于善或恶的定向 生物具有整合和统一的趋向;他常常融合不同的或相反的实体,并以一种结构方式进行生长。这种趋向的最基本表现是细胞之间有机体之间的融合,从无性细胞之间的融合到动物之间或人之间的性融合。 人自身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潜在定向,这些潜能具体地在历史中显现、展开,既可表现为原始的回归,又可表现为发展。对人来说,这两种潜在性都是真实的可能性,因此,人在这种真实的可能性中有选择的自由,人成为善人或恶人,全凭自己自由决定。人并不是天生就恶,冷酷无情的人在刚开始生活时,都有成为善人的可能,只是人在自由作出决定时,由于不断做出错误的决定,他的心便变得愈来愈冷酷无情和恶。 弗洛伊德说过所有的爱情中都包含强烈的自恋成分。在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时,她便成了他自恋的对象,并且因此她变得美好和理想化,因为她是他的一部分。她也可能发生跟他同样的情况,因此,我们的”大爱“往往只是发生在疯狂地欢聚一堂之时,尔不是发生在爱情的情况下。两个人保留自己的自恋,他们彼此没有真正的、深厚的兴趣(不要说其他人的),他们仍然敏感和多疑,而且很可能他们需要一个新人给他们新鲜的自恋满足感。对于自恋的人,伴侣从来不是一个有其自身权利或者完全现实的人,其存在只是作为伴侣的自恋膨胀的影子。另一方面,非病理性的爱,不是基于相互自恋。两个人的关系体现了他们自己作为独立的实体,从而打开自己,并彼此成为一体。个体为了体验爱,必须去体验独立。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