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简介

钟叔河简介

钟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编辑、学者、散文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49年参加工作,曾任《新湖南报》编辑、记者。1957年因发表《关于民主、自由……的四十八条》和 主张办党外报纸《同人报》,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一度中断出版生涯20年。1970年又因“污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判刑十年。1979年平反出狱,调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以《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及史学界。1982年被评为编审。1984年任岳麓书社总编辑,1988年调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1994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编辑的《走向世界丛书》计36种、800万字,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湖南省优秀图书特别奖。其在出版、史学方面的成绩引起了海外文化界的重视,他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五种国际性人名词典。

主要著作有《钟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念楼集》、《天窗》、《钟叔河散文》、《念楼学短》、《学其短》、《青灯集》等。编辑作品有《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知堂书话》、《儿童杂事诗图笺释》等。

经典语录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正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另一篇的作者则是陆放翁: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书方乐,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写的都是读书之乐,而文情并茂,令人于千百年后读之,仍不禁向往,实在是神来之笔,也就是我心目中顶佳妙的书话了。 步惊,木本。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日“步惊”。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步惊”是一种木本植物。将它的嫩叶加几粒米稍微炒一下,煎汤喝了可以治疗受寒呕泻。它的花的香味很像兰花。人们在山野间行走,忽然闻到兰香,在附近又找不到兰草,总免不了惊异,所以把这种树木叫做“步惊”。“步惊”也因此有了名气。广东永安人进北京,常常带一点晒干了的“步惊”嫩叶,作为礼物送人。会读书的人读闲杂书,总能从琐屑记述中,找到有思想文化历史意义的材料,即所谓“见微知著”。 乳源多白瑞香,冬月盛开如雪,名“雪花”。刈以为薪,杂山兰芎劳之属烧之,比屋皆香。其种以孪枝为上,有紫色者香尤烈。杂众花中,众花往往无香,皆为所夺。一名“夺香花”,干者可以稀痘。 相反的,那些生活不活、地位不高或身世不幸的诗人,例如刘希夷、崔曙、周贺、寒山的诗中,却极少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因为朱门酒肉的气味,他们可能根本没有闻到过;而在真正受冻挨饿时,大概也不可能还有心情写诗,只能苟全于乱世,稍息时偷著乐一乐,发洩一点个人的无聊。 通常认为作品最富有人民性,最能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人,其个人生活往往倒比较优裕,很少吃苦。最突出的例子当然是白居易,官居做得大,房子建造得华美,小老婆也讨得多。他的『卖炭翁』『秦中吟』,小学生都读过,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他的两千八百多首诗中,“忆妓多于忆民”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夕是中秋节矣。病侵强岁,闲过清时,功名之士,所为短气。不佞缘以藏拙,亦自不恶。但檐漏泠泠,月光隐翳,绝无佳景。一生不知几度此节,似此便可扣除。(清?龚炜《巢林笔谈》卷四)[念楼读]今天晚上,又是中秋。未老的身心,被病耗着;大好的年华,被迫闲着;想上进的人,只怕谁都会怄气。平生无大志的我,却正可借此躲懒,并不觉得是什么坏事。可是今夜却偏偏碰上这讨厌的雨。月光被雨云遮住了,眼前不见半点秋色,耳中也只有单调的檐溜声。一生一世,也不知过得几个中秋,像今天晚上这样杀风景的,简直不能算数了。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