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作品
故事和讲故事经典语录
1 、书面语和口语有着各自的文学危险,在它们身边潜伏着各自的陷阱,稍不留神就会失足坠入。前者是拘谨,不免会失于刻板,染上漠然的表情。叙述过于疏远对象,便缺乏了痛痒相关的同情;后者则极易流于俚熟,与对象走的太近,失去了批评的距离。反之,如若两者融合得好,取长补短,笑过去是神奇的。在诗里,我觉得冯梦龙整理的《挂枝儿》、《山歌》就是极好的范例。俗情俗字嵌在了文雅的格律里,产生的韵致岂是一个“俏”字了得!在小说,当推《红楼梦》为上上品,书面语和口语之间自如的进出和过渡,浑然天成。烟火人气熏然,一片世间景象,却又有仙道氤氲。是从天上看人间,歌哭逼真,几有贴肤之感,但不是身在此山不见真相。 2 、这短篇小说的小世界,是独立的,却一定不是孤立的。这也是小说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那就是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一定与我们的人生有关。这是小说的“入世”性质,它不是虚无的产物,这是因它的现实材料所决定的。无论你如何予它翻唱的面目,他始终是人间的心。要说小说是艺术中最俗的一门,所以,他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其独立性的一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刘庆邦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惊喜与热情,他是以另一种特别动人的温存态度表达出来的。而且,几乎所有的真正好作者笔下,都会有这种很柔软的情绪流露。这种情感注入在作品里,是他们的边缘曾显出一种接受而不是拒绝的形态,似乎可以随时融入进那恢宏的背景,却始终没融入,而是一个闪亮的斑点。它们就像一种有生命的、全身都张开呼吸毛孔的活物,那样有弹性,活泼泼,有力量。在刘庆邦的小说里,你会有这样浑然一体的感受,它们每一片都很好,你可以不朝窗外看,但有窗口和没有窗口就是不一样。这就是刘庆邦的世界。短篇对于他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是最好的体现刘庆邦世界的方式。
小说课堂经典语录
1 、然后我要谈的是张承志的《心灵史》。当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点点积雪作水,一点点土里勉强长出的颗粒作粮食,当我们就靠这么点东西在活着,也是只剩下赤裸的“活着”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却得到了升华的空间。《美食家》写的是人生的点缀,人生的富于乐趣,到了余华这里,只剩下活着了,一个老头对着一头牛在说话,地老天荒,事情好像到了头,可是张承志继续勇往直前,给活着的绝境又开了一扇门,那就是精神的空间,在那里,活着将重新获得附丽。 2 、毕加索他也许最后达到的那个世界,确是一个感性的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对世界的一个非常朴素的,非常直观的认识,可是毕加索的认识是经过了理性的阶段,它里面是有升华的。而金山农民画则是第一步的,是没有经历过我们所说的两次否定,它是第一步。而毕加索是经过两次否定所达到的,他的感性世界包含了理性的果实,它是一个经过升华的世界。 3 、就这样,人的生存之外的东西一层层地剥落,美食,佳酿,女人,赌桌上的冒险,这些做人的奢侈没有了,然后,亲情,平安,天伦之乐,柴米糟糠之趣,人生最起码的点缀也没了,只剩下一个赤裸裸的“活着”,一个本质的“活着”。在这里,人生的枝枝叶叶都剥落了,就余下人生的主干,而它还是立着,不会倒下。 这里的人生要比《美食家》的严峻得多,极端得多,也走得远得多。

1页 / 

3

王安忆 经典语录

王安忆

王安忆简介:

王安忆,上海人,中国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现兼职同济大学教授。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总数已达500万余字。曾经十多次获得过国内外的重要奖项。特别是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的最高荣誉奖项——第四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并在2002年获得我国文学界大奖——第五届茅...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