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波德里亚作品
冷记忆经典语录
1 、刚醒来时短暂的一刻,身体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重量。还没有找到真实的感觉。无论是发烧的热波,或是意识的光线,都还没有穿透身体的黑暗。陶醉胜于快乐,胜于一种灵魂的运动,它还导致一种生理的栓塞,一种躯体的僵硬,还有一种意愿的惊奇。有一个不可见事件的磁极,和历史的极点不同,它通过事件的质量,改变着历史事件的轨道。概念是无法表现的,而图像是无法解释的。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可弥补的距离。正因为如此,图像总是靠对文本的怀念而活着,而文本则靠对图像的怀念而生存。这些肩膀,我曾经在某医院一张病床的白色中看见过,我再次发现它们在一件婚纱的黑色紧身衣中闪闪发亮。 2 、在梦游的迷雾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你只需将它从迷雾中一段一段地拉出来就行。这种错过的感觉如同一个对象的生命反应一只持续着,而这个对象在它活着时将自身展开,却从此自我缩成一团,装起死来,然后陷入没有梦境的睡眠中。我只援引我欣赏的人的话,因为他们比我更善于表达我曾经想说的话。或者更善于表达我能够写的东西。这就如同你可以通过另一个人而让思想产生变格一样,他为你重新组织思想,好想你已经把思想给了他。人们能够在你之前想到这点,比你想得更好,这是一种分享的符号,预先命定的符号,如同一个自行奉献给镜头的物体。因此引证的这种快乐是极其罕见的,而且应该继续保持。 3 、若说上帝的仁慈无穷无尽,这仅仅意味着这份仁慈处在无穷的距离外。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衰老的同时,当今世界比我们衰老得更快。以这样的节奏,我们将在它之后存活下来。世界唯一的尽头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尽头,人们走到哪里都是世界网络的人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提供一个与自然本能相似的障碍物:一个透明的障碍物。“每当一个真理产生威胁时,人类就躲到一种思想背后。”反过来:每当一种思想产生威胁时,人类就躲到一个真理背后。他说:我很想对自己的生存负责,而不是对外表负责。在不合时宜的影子中,那个赋予自己一种大脑扳道岔形式的东西,最终将会把自己交给真正的神灵,即交给睡眠的神灵。
物体系经典语录
1 、但通过这个形象上的竞争,它已经在召唤一个深沉的单调风格,一个同一化的预设、一种朝向幸福的消费大众的反向演化。它一方面和我们说:“买这一件东西吧,因为大家都在用它呢!”而且这一点也不自相矛盾。 2 、消费先行于积累之前,不断地fuite en avant,强迫地投资、加速地消费、周期性的通货膨胀(节约变得荒谬)。整个体系亦由此而来,人们先购买,再用工作来偿还。如此,通过信用制度,回到了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也就是说有一段时间事先欠了庄主,欠给了服侍性的工作。然而,不同于封建制度,我们的体系操弄一个共谋关系:现代消费者自发地吸收负担了这个强制性要求:购买以便社会可以持续生产,如此他才能继续工作,以便可以为他所购买的物品付钱。 3 、这里定义的科技层次是抽象产物: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对物的科技现实可谓毫无意识。然而此一抽象性却是基本的现实:科技主导着环境的重大变革。甚至这样说都不会显得奇怪:物品最具体的一面便是科技,因为科技演进和物的结构变化实为一体。严格地说,物的科技层次变化是本质的(essentiel),而物在其需求及实用的心理或社会学层面的变化则是非本质的(inessentiel)。对于物的心理或社会论述都会不断回推到一个更紧密一致,并且与个人或集体论述皆无关的层次,也就是说,物的科技语言结构(langue)。我们必须要从技术模型紧密一致的结构层次出发,才能理解为何物会被生产及消费、被拥有及被个性化(personnalisés)。

1页 / 

2

让·波德里亚 经典语录

让·波德里亚

让·波德里亚简介:

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又译吉恩·布希亚、让·鲍德里亚等。法国哲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他在对于"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叫做"后现代"的年代,让·鲍德里亚在某些特定的圈子里,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一直被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1929年出生于法国兰姆斯...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