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名言/名句/语录

本页共收录11条《我是谁?》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我是谁?》名言/《我是谁?》经典名句/语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我是谁?》语录可以了解《我是谁?》的特色。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我是谁?》名句,欢迎分享。

几年前,我翻开一本名为《20世纪的中国》(The Chinese Century:A Photographic History of the Last Hundred years)的书时,才意识到这种对“大我”的遗忘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它唤醒了我对近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我们家庭的故事——也是属于我本人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但当我看着照片和文字时,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让我震惊。这是我的先叔祖段祺瑞穿着元帅服的照片。他1912年至1914年担任中华民国总理,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我小时候听过很多关于他的事,他庇佑着段氏全族。段氏一族起源于安徽,很久以前,大概是在唐朝,全族都聚居在一起,属于一个大家庭。后来,家族分裂,各奔一方。到了近代,有两个主要分支。一支居于银山(我们家),另一支居于合肥(段祺瑞属于这一支);一支是穷人(我们家),另一支家财万贯。段祺瑞资助了我父亲上学,这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结果,我很快就会讲到。与此同时,这位大元帅的影子一路跟着我来到了美国。1956年,我到印第安纳大学的第一次面试中,一位对我能否被录用有发言权的亚洲史教授惊呼道:“你是中国总统的后裔啊!”要不是后来我想起了童年时的那些故事,我真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后来我得到了这份工作。《20世纪的中国》里还有一张照片,是1940年,汪精卫身穿燕尾服,向一名德国外交官敬酒。汪精卫是我母亲的一个远房表亲。这位亲戚做了什么呢?他就像法国的贝当(Pétain),是一个集民族先锋和叛徒于一身的人物。他在1940年至1944年担任汪伪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期间投靠了日本人。这可以算得上家丑。我记得听大人们谈起他时,既有疑虑,又有自豪。为什么会自豪?毕竟他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他错误地以为,自己是爱国的,因为他认为只有通过与力量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合作,中国才能得救。至于感到疑虑,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认识到,即使在生活困难的环境下,阶级特权和微妙的心理激励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贫穷并不等于耻辱。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拒绝腐败的人都是穷人。但我当时没想明白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家竟然还能雇佣两个仆人——他们都没有工资,有工资也不能定期发放,因为父亲的工资是不定期发放的。当时,我还应该多注意一下父亲和他朋友们的教育水平。当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他们经常在客厅里聊天,屋里很快就充满了香烟的烟雾,或者在夏天繁星下的院子里聊天——话题就会天马行空地从政治跑到天文,又从元代的戏剧飞进罗素的逻辑学里。他们的中文里夹杂着英语、法语和德语。我怎能忘记这样一个明显的不合情理之事:当年,父母自己都食不果腹,却还能邀请尊贵的美国大使纳尔逊·詹森(Nelson Johnson)来共进晚餐?为了这件事,我们简陋的家被大动干戈地改造了一番。为了腾出一个本不存在的餐厅,父母把卧室里的家具都搬到了邻居的院子里,而我们这些孩子则愉快地被逐出了家门。在一个很少见到汽车的村庄里,大使的豪华轿车就像一艘来自外太空的闪闪发光的飞船,车上的挡泥板前飘扬着小小的美国国旗。我常用“公民”“文明”“世界”“世界舞台”等词语来表达眼界、力量和上进心等意思。中国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推崇一种远远超越国界的知识扩张主义。这样,孩子们就属于一个世界性的心灵网络(即“关系”)了,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相信他或她与牛顿这样的伟人有着十分亲近的关系。现在,我想就更具社会政治意义的扩张主义和关系来谈谈我的看法。众所周知,社会阶层越高,其活动的时空范围就越大。在中国,中产阶级专业人士的家庭或士绅家庭都能够将自己的影响力传递出去,远远超出他们居住的村庄、城镇或城镇群。家庭的个性和历史,同当地、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个性和历史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我的家也不例外。小时候,我听父亲讲先辈们的故事,却无意中听到了(尽管我不应该听...

1页 / 

2

我是谁?

《我是谁?》

作者:段义孚

段义孚其他作品: 《回家记》
《我是谁?》简介:

✨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完整自传首度引进,收录未公开发表演讲稿及万字译后记。一次面向自我与他者的生命写作,全景呈现段义孚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交织着情感、思想与精神,在平凡的事物与事件中,看见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文化地理学家周尚意教授诚挚推荐!🌍从宇宙走向炉台,记录段义孚不同寻常的反向人生。跟随外交官父亲的脚步,少年段义孚站在了... (更多)

投稿有关《我是谁?》的语录

推荐作品

更多>
最好金龟换酒经典语录

最好金龟换酒

于我而言,达到内心平静的窍门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要满足于你所拥有的东西,还要满意于那些你并不拥有的东西。从拉丁美洲人们身上,我领悟到了这点。一路上我亲眼目睹了那么多的贫穷和不公,可人们仍以最大的乐观和热情投入生活,从容地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很多人也常常接触外国游客,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知道对方手机的价格是自己一年的收入,可他们并不因此生出戾气,照样心平气和,照样鼓盆而歌。我觉得这并非源于“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冲淡胸襟,而是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然中的结果。

傅真

点赞(0) 1123 ℃
失踪的孩子经典语录

失踪的孩子

你要记住,现在我们在一起,其他一切都只是背景。

埃莱娜·费兰特

点赞(0) 602 ℃
始于极限经典语录

始于极限

开始跟残障人士来往后,我才意识到身体是无法任由我们摆布的,身体是我们的第一个他者。他们已经和不听使唤的身体打了许多年的交道。他人本就是不能摆布的,但在那之前,他们还不得不与“自己的身体”这一不听使唤的他者相处。“变老”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会突然成为残障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感觉到精神和身体都是易碎品。不小心轻放,身心都会破碎。易碎品就得享受易碎品的待遇。

上野千鹤子

点赞(0) 506 ℃
Lush Life经典语录

Lush Life

“涡虫是什么?” “大约两厘米长,连大脑都没有的原始生物。” “拿它做实验?” “涡虫没有水就活不了。先把涡虫装进一个容器里,然后抽 掉里面的水,只留下一小片积水。然后,把灯光打在积水上。涡 虫当然会朝着水移动,对吧?然后一直重复这个实验,最后会发 现涡虫开始跟着灯光移动,即使那里没有水也会移动。” 真“原来它们有学习能力。”地哥滑果。同情山年 “没错。它们记得有灯的地方就有水。但是你猜,再重复几 次同样的实验会怎么样?” “从此涡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佐佐冈用开玩笑的语气说。 黑泽摇摇头。“突然,涡虫就不再移动了。无论怎么打灯, 它们都不再移动,任凭自己干死。”兴高臀黑”真 且而“为什么?” ,(定 “不知道。我猜啊,那些涡虫应该是‘厌倦’了同样的行动。更 因为只要改变容器内侧的材质,或是改变环境,它们又会继续学 习。总而言之,连那种原始生物,面对不断重复的生活,都会选 择自杀。” 夏牢固。从东京回到仙台”,欢餐 雪“那是真的吗?”,的目的司荒国出平喻用意喜处的 “是真的也不奇怪吧?人类更是如此。几十年来不断重复同为了 样的生活和同样的工作,连原始生物都会厌倦,人又如何受得 了这种漫长的无聊呢?告诉你吧,人会对自己说:‘人生就是如 此。39;然后他们就释然了。你说奇不奇怪?我反正不明白,他们 到底有多了解人生,能这样断言呢?” “明明都趴在大鱼身上。”佐佐冈轻笑道。 “你离开户田去开画廊一定是对的。每天待在自己不喜欢的

伊坂幸太郎

点赞(0) 420 ℃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