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
亚里士多德在其《后分析篇》i.2中,一定程度地论述了充足根据律,他是这样说的:“我们认为我们完全理解了一个事物,只有在我们认为知道了该事物赖以生存的原因的时候,而且,只有这一原因才使该事物存在,否则就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其《形而上学》中,他已经把原因或者说把原则划分为不同的类,他认为有8类。但是,这种划分既不深刻又不准确。不过,下面的话很有道理:“一切原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是事物或由其存在,或由其生成,或由其被认识的初始之物。”在接下来的一章里,他把原因区分为几类,显得肤浅混乱。
分享至:
热门推荐
原作者: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 (更多)
标签分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