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莱希特诗歌中的政治和社会关注,以及他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对他的诗歌的影响,丹尼尔·魏斯博尔特为其主编的诗选《幸存的诗歌:战后中欧和东欧诗歌》所写的布莱希特简介,有颇为扼要的概括。他说,布莱希特把其早期诗集《家庭祈祷书》形容为“旨在供朋友们实际使用”,这已经暗示一种反叛,反叛传统诗观;这种传统诗观认为诗歌是某种远离或高于一般人类问题的事物,而不是人类问题的有机部分。另一方面,这也可被视为同时敞开了通向宣传性和教育性的功利主义之门,在原则上离后来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官方文化意识形态已经不远。“但在实践中,布莱希特基本上能够做到保持客观,而不是简单地紧跟党的路线,而这无疑得益于他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诗歌是一种公共诗歌,但是它相对地不受众多所谓的政治介入诗歌那种虚张声势的性质的约束。布莱希特长期以来对去除诗歌神秘性的关注,使他得以抵制教条最乏味的效应。他的头脑从未丧失清醒,尽管他直到最后也对东欧的社会主义前景保持某种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使得他在东欧以及西方毁誉参半,尤其是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的冷战气氛中。也许这种清醒,正是他留给他的战后继承者们最有用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