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记忆都是个人的,不可再生产的一它随着每个人死去。所谓的集体记忆,并非纪念,而是规定:这是重要的,而这是讲述事情经过的故事,还配合照片把故事嵌入我们脑中意识形态制造了庞大的图像档案,这是一些代表性的图像,概括人们对重要性的普遍看法,并催生可预期的思想和感情。用做海报的现成照片一原子弹试验的蘑菇云、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馆的讲话、太空人漫步月球一一等于觉片断,如同广播中加插的讲话片断。它们纪念“重要历史时刻”,其醒目不逊于邮票;事实上,那些耀武扬威的图像(除了原子弹爆炸图像)真的变成了邮票。幸运的是,并没有纳死亡集中营的标志性图像。 在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期间,艺术被重新定义,就像任何注定要被供奉于某种博物馆里的东西一样。同样地,如今很多摄影珍品也注定要被展览和保存于博物馆式的机构里。在这类涉及恐怖的档案中,有关种族灭绝的照片的机构化发展最为明显。为这些照片和其他遗物设立公共贮藏室,意味着确保它们所描述的行将继续萦绕在人们的意识中。这就叫做纪念,但事实上远远不只是纪念。 现时不断扩散的纪念馆,是一种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太人被进行思考及的方式的产物、路撤冷“亚德N”大杀念、华盛顿特区大屠杀纪念馆和柏林犹太人纪、则是这一产物的制度化成果。这场大的照片和其他纪念品被用做水久再环以确保它们展示的事情被记。一个民族的苦难和难的照片,不只是死亡、失败、受害的提物它们还使人想起幸存的奇迹。要使记忆永久化,将不可免地意味着执行不断更新、创造、回忆一尤其是在偶像式照片的烙即的协助下一一的任务。人们希望可以参观以及加深一一他们的记忆。如今,很多受害民族都要求有一座纪念馆、一座庙宇,以便全面地、按编年形式有条不地、有配图地叙述他们的苦难。例如,亚美尼亚人长期以来吵嚷着要在华盛设立一个纪念馆、把亚美尼亚人遭奥斯曼土耳其人灭族的记忆制度化。但是为什么在美国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