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但并非没有一定道理。因此让我们尝试了解它。在它的源头,是东方的装饰原则,其基本元素是一篇来自《古兰经》的诗,一句引自先知的话:缝、镂、雕在石上或木上,并且这些文字在形象上也与这缝、镂、雕的过程重合,如果你记得阿拉伯书法形式的话。换句话说,我们谈论的是书法的装饰性,句子、词语、字母的装饰作用用纯粹视觉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句子、词语、字母。让我们开这种对对待词语(还有字母)的难以接受的态度不谈,仅仅指出一个必然性,也即实际上以空间性的一因为是通过显著的空间手段来传的一观念来对待神圣的引语。让我们注意这装饰对线条长度的依和对引语的说教特点的依赖,而引语本身常常已经够装饰性的了。让我们提醒自己:东方装饰的单位是句子词语、字母。 西方装饰单位一一主要元素一一是刻度、符木,用来记录日子的消逝。换句话说,这种装饰是时间性的。因此它才有韵律,因此它倾向于对称,因此它本质上オ具有抽象特点,使形象表达屈从于节奏感。才有其极端的非反说教性质。才有其锲而不舍,坚持通过韵律或重复这类手段 抽离其单位,抽离那已经被表达过的东西。简言之,オ有其活力。 我还想指出,这种装饰的单位一日子,或关于日子的理念一把任何经验吸入它自身,包括神圣的引语。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暗示,一个希腊瓮那精妙的小盾形花纹边缘优胜于一张地毯的图案。这反过来导致我们考虑谁更游牧,那在空间中漫游的人还是那在时间中迁徙的人。坦率地说,不管有关一切都是互相交织、一切只不过是被踏在脚下的地毯上一个图案的概念是多么有说服力(或实际上如此),它都屈从于有关一切都被抛在背后包括那地毯和你踏在地板上的脚一一的概念。

约瑟夫·布罗茨基

原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作品: 《悲伤与理智》 《文明的孩子》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约瑟夫·布罗茨基简介:

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5岁即辍学谋生,打过许多杂工,很早开始写诗。发表在苏联地下刊物上,1964年受当局审讯,被定为“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来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在其服刑18个月后予以释放,1972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国,起初8年在密歇根大学任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因其哀...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