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他妻子多活了十三个月。在她七十八岁和他八十岁的生命中,我只有三十二年跟他们在一起。我对他们如何认识,对他们的恋爱几乎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他们哪一年结婚。我也不知道他们生命最后十一年或十二年,也即没有我的那些年间是如何生活的。由于我再无机会知道,因此我最好还是假设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是老样子,假设他们在没有我的情况下也许过得更好:既就钱而言,也就他们不必担心我再被捕而言。除了我不能在他们晚年帮助他们;除了我没有在他们临终时陪伴他们。我说这些,与其说是出于一种内疚感,不如说是出于一个孩子的利己主义愿望,希望跟随父母经历他们人生的所有阶段;因为每一个孩子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复父母的轨迹。毕竟,我们可以辩称,我们想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了解自己的未来,自己的老年;我们还想从他们那里吸取那终极教训:如何死。

约瑟夫·布罗茨基

原作者:约瑟夫·布罗茨基

约瑟夫·布罗茨基作品: 《悲伤与理智》 《文明的孩子》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约瑟夫·布罗茨基简介:

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5岁即辍学谋生,打过许多杂工,很早开始写诗。发表在苏联地下刊物上,1964年受当局审讯,被定为“社会寄生虫”,判刑5年,后来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在其服刑18个月后予以释放,1972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国,起初8年在密歇根大学任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因其哀...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