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的中国大地上,出现过这种称谓的”村落“恐怕不是一个两个。这个称谓表明:第一,”村落“里的人都是胸怀天下得,想要解决的是(如前所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第二,”村里人“都认为”中国向何处去“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必须达到马克思的那种理论高度,才有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第三,”村里人“因此自觉和不自觉地期盼中国能出一个马克思那样的思想家。第四,说到思想家,”村里人“首先想到的总是马克思。我们当年那种”独立思考“的局限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确实拒斥了当是官方对现实生活的一切理论解释,然而从思想方法上说,其实还是逃离不了官方理论之窠臼。长期吃精心配给的”偏食“,似乎能养成一种单一排他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