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说的“和大众媒体保持距离”的问题,谈起来就复杂 了。我相信,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个人性格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还有一点儿不妥协的态度,就像是强迫症。就我的体验,写作的喜悦和辛苦会波及全身的每个部位。写完一本书之后,就好像在内心的挖掘太过于深入,你会迫不及待地想从远处看着这本书,想恢复完整的自我。我发现出版一本书会让人松一口气,因为书印出来之后,就会走上自己的道路。起先是这本书跟着你,缠着你,出版之后,轮到你跟在它后面。但是我决定不跟在它们后面,我的想法是,假如我的书进入了流通领域,我没有任何义务跟着它们走完全程。可能我自己也相信,有些时候,或者说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我在书里写的“我自己”,可能读者读的时候,有人会觉得我讲述的故事很讨厌,有人会很振奋,这反过来会影响到我,让我觉得讨厌或者振奋,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以前,关于写作灵感,有很多神话,可能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当个人在进行创造时,他被附体了,或者说他身体里居住着别人当他停止写作时,他会重新回到自己一一一个普通人,有他平常的事务、思想和语言。因此,我现在又重新成为我自己,特在这里,做我每天的工作,和那本书没有任何关系。说得更具体一点ル吧,我之前进入了那本书,现在我再也进不去了,那本书也无法再次进入我。我只能保护我自己,不受它的干扰,这就是我现在做的。我把这本书写出来,就是为了摆脱它,而不是成为它的囚徒。... 还有创作手法的选择,我很难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尤其是对那些断章取义,可能会因此被伤害到的人。我习惯的写作方式,就像是在瓜分战利品。我在塑造一个人物时,会让他有着张三的特点,又说出李四的话。我会重现我经历过的场景,场景里有我以前认识的人。我重新构建一种“真实”的体验,但和现实中的情况不一样。我重新去营造那些“真实经历”留下的印象,或者是基于多年人生体验产生的幻想。我写的东西,很多都参照了真实发生...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