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你刻意去修行,你就不是在做真正的修行,但如果你没有刻意去修行,那么开悟自在其中,而你做的也就是真正的修行。当你可以去坐禅,就会创造出”你“或”我“这样的具体观念,这会对坐禅产生某些定见。如此一来,你就会把自己和坐禅分成两边,你在其中一边,坐禅在另外一边。这样,你就与坐禅变成两回事。当你能把自己与坐禅合二为一,那就会是青蛙的坐禅。“我”的观念只是迷执。任何带有得失心的修行都只是在造业。比追求境界更重要的是:你的修行是不是真诚?(如果修行只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秀优越感或者是为了求得所谓解脱救赎,那么这种修行是可怜的。因为不光背离了修行的真谛,还忍受了不愿忍受的修行之苦。)认识万物无常,接受无常,你将不再痛苦。因为大部分人的痛苦之源在于不相信万物无常,而相信总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努力的意义在于努力本身。听别人说话时,你应该把所有的成见与主观意见摆在一边,就只是聆听对方说话和观察他说话的方式,不可以有太多对与错、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我们应该只是聆听和接纳,这才是我们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但是通常,我们听别人说话时,都只是听见自己的回声,你听见的是自己的意见。如果别人的意见与你相合,你就会接受,否则你就会拒绝,甚至没听进耳朵里去,这是沟通经常存在的一种危险。另一种危险是拘泥于言辞的表面意义。要是你不能了解师父言辞的真义,很容易就会被你自己的主观意见所蒙蔽,或是被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所蒙蔽。你只会把师父的话当成字词,而没有了解字词背后的精神,这一类危险经常存在。要是别人说的话让你不高兴,你应该把感觉表达出来,但不必加上任何额外的评论。你可以说”抱歉,我不高兴“不必再多加一句”都是你害的。“你也可以说”很抱歉,我正在生你的气。“你无须在生气时说你并不生气,你只要说:”我在生气。“这就够了。道元禅师说过:”如果你对某人说什么而他不赞同,不要尝试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