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所撰墓志刻于志石,随慈庆尸骨长埋北邙山的黄土之下,所谓“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唐刘希夷诗句)。这篇文字即使收人常景文集,随着他的文集在唐代失传,墓志文自然再也无人知晓。不过地不爱宝,这方墓志到20 世纪20年代竟重见天日了(当然意味着慈庆墓被一再盗掘过)。据郭玉堂记录:“(慈庆基志)民国十二年阴历三月,洛阳城东山岭头村东南五里小家内出士。志石厚三寸。” 知墓志出土于 1923 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间。拓片流传,北图购得一份,收人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正是这方墓志把湮没于岁月深处的慈庆推送到我们面前。如果没有常景这篇墓志,慈庆八十六年的人生早如轻烟一般散入虚空,随她长灭的还有许多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事件与事实。幸亏有墓志,我们得以一窥那遥远的往昔。根据墓志,慈庆生于北魏太武帝大延五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她出家的时间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或二十一年(496 或 497),出家之前是北魏皇宫里的一名宫女,俗家姓名是王钟儿。在成为平城皇宫的一个宫女之前,王钟儿生长于南朝刘宋的中下层官僚家庭,嫁给同样社会等级的夫家,后因南北战争,被掳掠到北方,论为卑贱的、命如蝼蚁的奚官奴婢,送入平城宫做宫女。那一年王钟儿三十岁,对她来说,人生发生了惊天巨变,正常的生命轨迹骤然休止,剩下的便是暗黑无边的余生。可是谁想得到,她在北魏皇官竟生活了长达五十六年。这真是漫长的余生。接下来我们看看,王钟儿/ 慈庆是如何一步步走过这漫长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