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

北史·后妃传》说在冯太后活着时孝文帝对他的生母情况一无所知,“迄(冯太)后之崩,孝文不知所生”。孝文帝从生下来就被冯太后带离生母,母子二人完全被隔离,没有人敢对孝文帝说任何有关他生母的事情,孝文帝自己可能也不敢打听。可以想象,李氏应该是被控制起来了,她的显贵家族背景似乎也完全帮不了她。李氏的祖父李盖尚太武帝之妹武威长公主,这个李盖也就是太武帝东巡碑碑文提到的善射者“次(佽)飞督安熹子李盖”[插图],死赠中山王。李氏的父亲李惠在文成帝时期也颇受重用,娶襄城公韩颓之女,生了两个女儿,长女以选入东宫,即孝文帝之母。很大程度上,不只是李氏被隔离在自己所生之子的世界之外,就连献文帝自己(《魏书·高祖纪》说献文帝“尤爱异之”),大概也不大容易接触自己的儿子。献文帝对此当然是不满的,他表达不满的方式是重用岳父李惠,给他加官晋爵——据《魏书·显祖纪》,皇兴二年四月辛丑(468年6月2日)“以南郡公李惠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关右诸军事、雍州刺史,进爵为王”。但无论如何,献文帝没有办法阻止冯太后对孝文帝的控制,更不能避免冯太后对李氏的杀害。

热门推荐

1、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2、西方史学又把现代历史学诞生之前的传统历史学家称为古董学家(antiquary)。 3、陈侃理指出,《史记》版叙事起于楚人反秦时的政治宣传,“胡亥不当立”的说法遂与汉朝的法统发生关联,自然为《史记》所取,其他说法慢慢消退,终至湮灭。 4、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 5、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积极的遗忘,是出于某种目标,主动地、有意识地切断与过去之间联系的遗忘。焚书、文字狱、删帖、屏蔽敏感词或禁言,就是要造成一种主动的遗忘、一种强制性的遗忘。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样的遗忘是有历史学意义的。 6、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我们自己。有一句著名的话: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乃是异乡)。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异乡),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罗新

原作者:罗新

罗新作品: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罗新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