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余生

常珍奇匹马逃归寿阳,刘勔送他到建康。不过对刘宋而言,他已再无利用价值。以他的伧楚背景,肯定得不到刘宋朝廷信任,而朝廷对他泰始二年(466)叛变投敌造成丧失淮西之地的罪责也不能轻忘。《南史·褚彦回传》说他“寻又叛”,大概是找了个借口,就把他杀掉了。在另一边,常珍奇的少子常沙弥应该是在灌水被俘的,因幼小得以免死,被送到平城刑为阉人,此后应该就在平城宫里服务了。后面会说到,北魏宦官中,和常沙弥一样因家庭罹罪或战争中被掳掠的占了绝大多数。被常珍奇裹挟到灌水的三县民人尽数被俘,侥幸活下来的都会送到北方,成为官奴婢。王钟儿就是这样进入平城的,即墓志所谓“掠没奚官”。王钟儿被俘入北,“掠没奚官”,时在泰始四年的春夏之际,她年已三十。即使她的家人还有活着的(我们不知道她是否有孩子),大概从此也再不能相聚。失去自由、落入绝境的她,绝对想不到等待着她的,是在北魏皇宫近六十年的漫长余生。

热门推荐

1、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历史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是真正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2、西方史学又把现代历史学诞生之前的传统历史学家称为古董学家(antiquary)。 3、陈侃理指出,《史记》版叙事起于楚人反秦时的政治宣传,“胡亥不当立”的说法遂与汉朝的法统发生关联,自然为《史记》所取,其他说法慢慢消退,终至湮灭。 4、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 5、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积极的遗忘,是出于某种目标,主动地、有意识地切断与过去之间联系的遗忘。焚书、文字狱、删帖、屏蔽敏感词或禁言,就是要造成一种主动的遗忘、一种强制性的遗忘。对于研究者来说,这样的遗忘是有历史学意义的。 6、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我们自己。有一句著名的话: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乃是异乡)。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异乡),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罗新

原作者:罗新

罗新作品: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罗新简介:

罗新,1963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