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的文化需求是多样的,比如,后宫上层女性甚至需要经史方面的教师或指导者,当然这些教师或指导者通常应该是女性。据《魏书·李彪传》,李彪有个女儿,“幼而聪令,彪每奇之,教之书学,读诵经传”。李彪惊异于这个女儿的才分,私下悄悄对家人说:“此(女)当兴我家,卿曹容得其力。”李彪死于宣武帝亲政的景明二年(501),宣武帝在他死后听说了这个博学多才的女儿,“召为婕妤,以礼迎引”,请到宫里担任诸妹公主的文化课教师。李婕妤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读书写字,所读的书主要是经史,即传文所谓“婕妤在宫,常教帝妹书,诵授经史”。不仅公主们,后妃宫官都是她的学生,传文称“后宫咸师宗之”。后来嫁给高猛的宣武帝同母妹元瑛,应该就曾跟着李婕妤读过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李婕妤和宣武帝一样虔心信佛,好读经论。宣武帝死后,李婕妤出家,“通习经义”,成为一个对佛学有较深理解的比丘尼,常常登坛讲道,为洛阳僧伽所敬重,所谓“法座讲说,诸僧叹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