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真经典语录/名句
本页共收录663条傅真相关句子:
本页收录的傅真经典语录/傅真名句根据受欢迎度排序,通过这些傅真名言名言名句可以了解傅真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收藏的傅真经典语录或喜欢的傅真的句子,欢迎分享。
上午讲座的主角Pedro是一个曾经在内战中有过特殊经历的前难民。他说自己只读到小学三年级,70年代中后期农村兴起合作社时他受到思想启蒙,开始对历史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学习之后也渐渐开始向其他人宣讲历史和人权,但是并没有直接参与农民运动或游击队。没想到后来被人出卖,终于在1982年4月被军队抓进监狱,严刑逼供,让他说出同伙的名字和下落。Pedro用了很长时间讲述他受到的各种酷刑和折磨,简直令人发指,很难想象他最后居然能挣扎着活下来。可是他真的很勇敢,始终没有供出任何人的名字。支撑他的并非什么革命信念,而是朴素的道德观――不希望别人也遭受自己所受的痛苦。此外,因为已经被折磨得太厉害,他当时一心只求速死,故意不招供以激怒对方。因此当军人拿来汽油威胁他说“说出你同伴的名字,不然就烧死你”的时候,他回答说:“烧死我吧。我反正也不想活了。”奄奄一息地出狱之后,大难不死的他逃去了墨西哥。可是在那边生活也很艰难,因为是难民身份,不能在那里工作。1996年签署和平条约之后,Pedro和其他难民一起于1998年回到危地马拉。我问他现在生活如何,他说还可以,回来以后学了草药课程,家也重建了,身心都恢复健康了,只是身上还有当年受刑留下的伤痕。现在他并不直接参与政治活动,而是负责社区的管理工作。他说很高兴看到左翼政党如今都团结起来了,不再是各自为政。虽然不一定能赢得竞选,但是已经可使这个国家产生很多有益的改变。晚上去Elvia家吃饭,一进门就惊呆了。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香港电影,西班牙语配音,对口型对得出神入化。屏幕上赫然是比现在年轻很多的李连杰、郑少秋、李嘉欣等明星。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嘴张得老大。18岁的长孙Fernando指着李连杰:“Jet Li!”电视真是个好东西,身在这么贫穷的地方,屏幕上的一切离他们都那么遥远,可是因为有了电视,他们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Fernan...
《堂·吉诃德》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为了解除附在杜尔西内亚身上的魔法,堂•吉诃德让仆人桑丘自己鞭打自己。他对桑丘说:“你这本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我即使把威尼斯的财宝和波托西的矿藏全都给你也不为过。”那是我第一次留意到这个名字。大名鼎鼎的威尼斯谁人不知,可是“波托西”又是何方神圣?怀着巨大的好奇去查资料,有心理准备却还是大吃一惊——这座全世界最高的城市竟曾拥有过如此辉煌!由于在此地的Cerro Rico山上发现了银矿,17世纪中叶的波托西已经拥有16万居民,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庶的城市之一。这里出产的银矿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据说西班牙从波托西得到的矿藏足够架起一座从此地通向大洋彼岸西班牙本土的银桥。而到了18世纪末期,城内的街道以银砖铺砌,连马掌都由白银制成,贵族们在波托西的生活方式简直可以媲美住在凡尔赛宫的路易十四。对于西班牙来说,波托西不仅仅是个奢华堕落的天堂,更是一棵长满银叶的摇钱树——上万吨的白银被用来偿还所欠邻国债务,甚至因此供养了整个欧洲的工业成长和经济发展。很多白银甚至辗转流落到了中国——或许是为了负担大英帝国对茶叶、丝绸和瓷器的新爱好?当然,这只是硬币美丽的那一面。采矿是极其危险和辛苦的劳动,因此西班牙殖民者强行“征召”印第安原住民和从非洲运来的黑人奴隶来为他们工作。一旦进入矿井,这些劳动力们往往需要在里面劳作、吃饭、睡觉长达两、三个月的时间。大多数非洲奴隶因为身体无法承受波托西4000多米的海拔和矿井里的压力,六个月内就葬身井中。据说总共大约有800万工人因为矿井事故、高强度劳动、饥饿、水银中毒和矽肺病而死去。讽刺的是,死在地下的人越多,地上的城市就越金碧辉煌。波托西的历史是一部苦涩的传奇。到了19世纪初,波托西的银矿已经濒于枯竭,这座城市也因此萎缩,渐渐繁华不再,无人问津。西班牙人撤走了,走的时候用小苕帚将五千个矿井扫得干干净净,一点儿银渣也没剩...
我和铭基在伦敦只待了一个多星期便飞回国内,在父母家中小住了一段,又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前往亚洲之旅的第一站——印度。临走的前一天,我在家乡南昌的一家餐馆里看见一位正在做甩饼的印度青年。他一个人站在入口处最显眼的地方,落落寡欢,形影相吊。有大概从没见过棕色皮肤的小孩子站在一旁张着嘴扬起头死死盯着他看,他也严肃地回瞪那小朋友,庄严中流露一丝无奈,手中的面团如同他身上的孤独一般越拉越长。我站在门外默默地看着他,感觉颇有点儿不可思议。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你的他乡是我的故乡,你的故乡是我的他乡,而我们为何偏偏抛下熟悉的一切,非要奔赴那令人憔悴的远方?更令我感到困惑的是西方人对于印度的迷恋。为什么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无比“脏乱差”的印度却是西方人眼中的精神圣殿?印度果真是一个蕴含着无尽智慧的宝库吗?甲壳虫乐队去那里学习冥想,乔布斯和朋友一道浪迹印度寻找顿悟,毛姆《刀锋》中的男主角拉里最终在印度找到了他想要的终极真理……而20世纪60 ~ 70年代,无数嬉皮士更是听从他们内心“来自东方的召唤”,不远万里来到印度,学习印度宗教,寻找内心的灵性和觉悟。可是谁能说清,这究竟是一种高贵的修习,还是用来逃遁现实生活的手段,甚至只是一种肤浅的自恋情绪?印度是万神殿,也是修罗场。 十天的旅途中,我总觉得眼见的一切都充满了矛盾 :脏乱不堪的小城里隐藏着豪华程度令人咋舌的五星级酒店,而门外不到一百米处就蹲着一群群正在生火取暖的穷人,这是活生生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印度教的哲学思维那么高超繁复,而它的仪式却又那么原始单纯;歌颂善行,强调功德积累的印度教徒却也不忘欺骗和压榨游客;贫穷的人们自己衣不蔽体,却不忘施舍一点小钱给乞丐;一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干净民族的印度人毫不掩饰地当街大小便;在大城市里露宿街头的乞丐情状无比悲惨,然而他们不必担心“强制拆迁”,政府不能驱赶、收容、遣返他们,因...

6页 / 

67

傅真 经典语录

傅真

傅真作品: 《最好金龟换酒》 《泛若不系之舟》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 《斑马》
傅真简介:

网名“最好金龟换酒”,江西南昌人。曾任职投资银行金融分析师,现全职写作。著有《藏地白皮书》。 (更多)

Copyright ©2024 句子摘抄本  |   豫ICP备2024103639号-1